蘇州田藝古典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
聯系人:葛先生
Q?。眩?693118583
手 機:18012620557
電 話:0512--67729697
網 址:www.vantexresources.com
Email :jiajugudian@163.com
地 址:蘇州市平江區白塔東路管家 園21號1幢205號
謝長青,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建模型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。出生于建筑家庭,在河北香河、大廠、寶坻一帶,上了年紀的老手藝人都知道,縣城里不少牌樓都是由謝家人主持修建的。謝長青從小耳濡目染,聞著各種木材的香味和聽著鋸木聲長大。他6歲時到縣城的火神廟玩,一進大殿,就被那里的歇山頂和懸山頂吸引,那些古法,甚是迷人。古建斗拱
古建模型制作頗有講究,要求與實物建筑一模一樣。其中榫卯的規格、各個構件的放線與實體的規格尺度完全一樣,斗拱的數量也要完全一致,只是比例不同。畫圖、下料、刮料、截段、打眼、開嘴、卷殺、凈活、組裝、雕刻、彩繪等工序一個也不能湊合,制作出來的構建要嚴絲合縫。
2013年,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找到了謝長青,想讓他制作做唐、宋、明、清時期的斗拱作品,當作教學用具。謝長青花了整整4個月的時間完成了6件作品。面對公眾的考驗,他的心情十分忐忑。當時的老所長看見謝長青的作品,只說了4個字:“不可思議?!?/p>
之后,謝長青被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特聘為“傳統工坊木作高級技師”,并加入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傳統工坊,開始進行傳統工坊的課程準備工作。2014年,傳統工坊正式成立,謝長青帶起了徒弟。
從那時起,每逢周五,謝長青便會去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,向前來拜師學藝的人講述斗拱藝術。每期課程,謝長青會傳授大家斗拱構造知識,教大家熟悉及運用制作工具,并要求在每學期結束后,每人完成1件清式斗拱作品。
每年,傳統工坊都會吸引建筑行業的建筑師、設計師來訪,他們對斗拱藝術及中國古建藝術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,并積極參與制作。
在謝長青的教學課程里,每年的第一節課,便是為學員揭開“斗拱到底是什么”這個謎。這也正是學員們Z感興趣的話題,因為很多人見到斗拱的第一眼,只會覺得它是建筑的一部分,而再無其他。在謝長青的工作臺上,一個斗口2厘米、高約35厘米的清式單翹單昂五踩斗拱,包括柱頭科、平身科、角科,竟由200多個構件組合而成,手工制作就要耗時1個多月的時間。
除了實際制作之外,反復研讀書籍才能為創作帶來新的靈感。關于古建的書,他家差不多有上百本。通常,謝長青會給斗拱初學者或愛好者推薦幾類書籍,如《中國古建筑修繕技術》,馬炳堅的古典建筑《中國古建筑木作營造技術》,梁思成的《梁思成文集》,陳明達的《營造法式辭解》等。
在謝長青的教學課本里,還能瞧見很多關鍵詞,比如昂的作法口訣為“嘴七、腦八、耷拉十”“起二、回三”,翼角椽的口訣為“沖三翹四撇半椽”等。在他看來,木作是一門全年齡段都能參與的手藝,從青少年到成年人再到對此感興趣的高齡學者,不同年齡段的人的積極參與,能讓創作百花齊放。
“說實話,打造現代建筑,還是老外擅長。我們能拿上臺面的建筑設計,還是老祖宗留下來的那些?!敝x長青一直有一個愿望,就是將老一輩的技藝傳承下去。傳承是一種責任,當今的古建正在復興,中華兒女要擔負起肩上的責任。
中國古建筑雖然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營造法式,但創新是永恒的話題。時常陶醉在制作斗拱樂趣中的謝長青,也會憂慮于這門手藝如何傳承和發揚。他希望更多的人能欣賞到中國古建斗拱藝術的魅力,古典裝飾讓這份珍貴的文化瑰寶能傳播得更遠。
說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愿望,謝長青說這門技藝應該從校園時期向孩子們傳遞。在小學、初中開設興趣課程,讓他們先觀看與了解,慢慢就會對其產生興趣。
從16歲開始接觸建筑,到如今助力斗拱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亮相,謝長青初心未變。他想讓更多人了解古建本身的“質”與“美”。
一雙手、幾件工具、成堆木料、若干成品。如今,這位縣里人人皆知的斗拱大師,用他的手藝,向世人傳遞著充滿哲匠智慧的斗拱文化。